2023年世界投資者周丨私募基金投資的一般風險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私募基金的投資遵循“買者自負”原則,投資私募基金可能獲得投資收益,但同時也面臨著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的投資風險。本文簡要列舉投資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能面臨的一般風險,包括但不限于:
1、資金損失風險
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托管人均不保證本私募基金投資者獲得最低收益或基金本金不受損失,因此,投資者面臨無法按意愿獲得收益甚至虧損本金的風險。
2、基金運營風險
私募基金管理人依據基金合同約定管理和運用基金財產所產生的風險,由基金財產及投資者承擔。
在基金財產管理運作過程中,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業務資質、管理能力、相關知識和經驗以及操作能力對基金財產收益水平有著較大程度的影響,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管理和操作失誤可能導致基金財產受到損失。
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托管人的機構,因停業、解散、撤銷、破產,或者被中國證監會、中國基金業協會撤銷相關業務許可、責令停業整頓等原因不能履行職責,可能給基金投資者帶來一定的風險。
3、流動性風險
基金存續期內,投資者可能面臨投資標的不能及時變現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基金的流動性受到投資標的特性、市場行情、投資群體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投資標的出現流動性風險的情況下,可能引起資產變現成本增加、變現價格降低乃至私募基金管理人無法及時支付全部或部分贖回款項、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到期后無法將基金資產立即變現等后果。
4、募集失敗風險與備案失敗風險
基金的成立需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基金可能存在不能滿足成立條件從而無法成立的風險。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成立后,須向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基金備案手續。如因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履行備案手續或者私募基金不符合備案要求等原因致使基金備案失敗,將可能導致基金財產損失的風險。
5、稅收風險
契約型基金所適用的稅收征管法律法規及執行要求可能會由于國家相關稅收政策或私募基金管理人主管稅務機關指導意見調整而發生變化,投資者收益也可能因相關稅收政策調整而受到影響。
6、市場風險
市場價格受到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投資心理和交易制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基金財產收益水平變化,產生風險,主要包括:
(1)政策風險
因國家宏觀政策(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行業政策、地區發展政策等)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波動而產生風險。
(2)經濟周期風險
經濟運行的周期性變化,會對基金財產投資的收益水平產生影響的風險。
(3)利率、匯率風險
金融市場利率的波動會導致市場價格和收益率的變動。利率直接影響著債券的價格和收益率,影響著企業的融資成本和利潤。基金若投資此類相關資產,其收益水平存在受利率變化影響的風險。與此同時,匯率的波動范圍也將影響國內資產價格的重估,從而影響基金財產的凈值。
(4)購買力風險
基金財產的利潤將主要通過現金形式來分配,而現金可能因為通貨膨脹的影響而導致購買力下降,從而使基金財產的實際收益下降。
(5)再投資風險
再投資風險反映了利率下降對固定收益證券利息收入再投資收益的影響,這與利率上升所帶來的價格風險(即前面所提到的利率風險)互為消長。具體為當利率下降時,基金財產從投資的固定收益證券所得的利息收入進行再投資時,將獲得比之前較少的收益率。
(6)贖回風險
因基金持有的證券停牌或其他投資標的無法取得公允價值,投資者在贖回產品時,未贖回投資者在后續贖回時較先行贖回投資者承擔更大的產品凈值波動風險,該部分持續持有投資者在后期贖回時可能出現損失的風險。
(7)上市公司經營風險
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受多種因素影響,如管理能力、財務狀況、市場前景、行業競爭、人員素質等,這些都會導致公司的盈利狀況發生變化。如果基金財產所投資的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與其相關的證券價格可能下跌,或者能夠用于分配的利潤減少,使基金財產投資收益下降。雖然基金財產可以通過投資多樣化來分散這種非系統風險,但不能完全規避。
7、信用風險
在基金財產投資運作中,基金收益的實現須依賴于相關當事方簽訂的各交易文件的正常履行。其間牽涉的合同當事人較多,任一當事人因任何原因不履行其與管理人簽訂的相關協議項下的義務、保證和責任時,均可能導致本基金財產遭受損失。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托管人并不保證各合同當事人能夠完全履行相關協議或遵守相關法規,也不保證投資者將不因任一方之違約而減少收益。
8、基金資產所投資的特定投資對象可能引起的特定風險
當私募基金投資于私募基金合同中“投資范圍”約定的特定投資對象時,投資標的相關的風險可能導致基金財產損失的風險。
除此之外,投資私募基金還可能面臨和私募基金個性化安排有關的特殊風險,投資者在決定投資私募基金前,應當仔細閱讀私募基金合同和風險揭示書等文件,并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