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7招巧識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自覺抵制非法集資
一、核實工商登記
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工商登記資料,查明相關企業是否是經過法定程序注冊登記的合法企業。如果主體身份不合法、不真實,則是欺詐。
二、看投資回報
對照銀行貸款利率(各銀行營業網點或官方網站可以查詢)和普通金融產品的回報率是否過高,多數情況下明顯偏高的投資回報很可能就是投資陷阱。根據法律規定,民間借貸的年利率超過24%不受法律保護。
三、核查相關信息
受監管的合法金融機構,一般都經監管部門批準或備案,投資者要摸清情況,事前核實相關機構的真實性,可通過政府主(監)管部門網站,查詢相關企業是不是經過國家批準的上市公司,是不是可以發行公司股票、債券,是不是國家規定的股權交易場所等,如果不具備發行、銷售股票、出售金融產品以及開展存貸款業務的主體資格而發行公司股票、債券,就有可能涉嫌非法集資。
對宣稱“證券”、“基金”等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可以在中國證監會網站(www.csrc.gov.cn)“監管對象”板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www.amac.org.cn)“信息公示”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公示”板塊核實相關機構真實性。對自稱為私募基金的機構,即使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網站查詢到其機構公示信息,還要關注其發行的基金產品是否備案(“信息公示”的“私募基金公示”板塊查詢)。
四、看是否陽光操作
很多非法集資行為具有隱蔽性,通過親戚朋友互相介紹發展下線,形成一個吸收資金的網絡,不簽訂正規合同,也不開具憑據,承諾返利但很少履行;編制所謂“好項目”卻不敢在市面上公開出售,而是地下操作,誘惑群眾購買,沒有政府主(監)管部門把關,缺少行業協會自律約束,一旦集資人卷款跑路,追繳損失難度很大。
五、了解投資的資金去向
正規的投資項目都清楚的說明吸收資金的用途,投資者也能夠了解自身的錢投出去到底干了什么。而非法集資吸收的資金,存入資金者很難知道其投資的錢干了什么,或者看不到投資項目的實際依據。
六、關注、查詢媒體報道
一些影響較大的非法集資犯罪,新聞媒體多會進行報道,有理財需求的群眾要學會通過媒體和互聯網資源,搜索查詢相關企業違法犯罪記錄,防止不法分子異地重犯。
七、咨詢法律相關專業人士
對親朋好友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建議,要多向懂法、懂行的專業人士和親友請教,審慎決策。謹記高回報伴隨高風險。不要輕信收益高、風險低的投資項目,以免落入非法集資陷阱。